一、生平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年则以“石湖居士”闻名于世。他出生于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是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官员、诗人与文学家,谥号文穆。他的一生,既是朝堂上的风云人物,也是田园间的诗意隐者,其丰富的人生经历深刻塑造了他的文学创作。 范成大于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他历任司户参军、处州知州等地方官职,后又调入中央,担任礼部员外郎、礼部尚书等要职,最终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追赠少师、崇国公。他为官清廉,政绩斐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地方治理到中央决策,都留下了他勤勉的身影。 在范成大的仕宦生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曾以“祈请国信使”的身份出使金国。面对金世宗的威逼利诱,他始终气节不屈,维护了南宋的尊严,其凛然正气甚至撼动了金世宗。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被他记录在日记《揽辔录》中,成为后人了解南宋外交史和范成大人格风骨的重要文献。 范成大不仅在政坛上有所建树,在文坛上也交友甚广。淳熙二年(1175年),他出任四川制置使时,曾招募陆游担任参议官。两位文学巨匠虽有上下级之分,却不拘小节,经常诗酒往来,互相唱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奉召回京,陆游从成都一路送他到眉州,分别时作《送范舍人还朝》一诗,寄托了对范成大能向朝廷提出北伐建议的殷切期望,足见两人在国家大计上的志同道合。 晚年,范成大在苏州建造了“石湖别墅”,并自号“石湖居士”,逐渐淡出朝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诗文创作和对田园生活的体悟中。他的人生轨迹,从意气风发的入仕到为国奔走的使金,再到与友人共话北伐,最终归隐田园,无不体现了他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双重情怀,也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与深厚的情感底蕴。
二、作品与风格
范成大与杨万里、尤袤、陆游并称为“南宋四大诗人”,在宋代诗坛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歌创作在宋代即有显著影响,至清初更是影响尤大,甚至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之说,足见其作品流传之广、影响之深远。 范成大的诗风独具特色,杨万里曾赞其:“大篇逸隽伟,穷追太白。”这表明他的长篇诗作气势磅礴,俊逸雄伟,直追盛唐李白。然而,他的诗歌又以“轻巧”著称,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明丽,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美。这种轻巧并非浅薄,而是蕴含着深厚的功力与对日常的洞察。同时,范成大也“好用僻典、佛经”,使得其诗歌在清新之余,又增添了一份典雅与哲思,展现出其广博的学识与深邃的思考。这种风格上的张力,使得他的作品既有平易近人的亲切感,又不失高雅的艺术品位。 在范成大的众多作品中,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无疑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里程碑。钱锺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中将其誉为“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这组诗以春夏秋冬为序,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南宋农村的四季风光、农事活动、风俗人情以及农家的喜怒哀乐。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深切热爱与细致观察,更通过对农家日常的描摹,流露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其语言质朴生动,意象鲜明,读来如身临其境,令人感受到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厚的人情味。 除了诗歌,范成大在其他文学领域也颇有建树。他是一位著名的词作家,其词作风格多样,与诗歌相得益彰。同时,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旅游作家,其《桂海虞衡志》详细记载了广西地区的风土人情、物产地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骖鸾录》和《吴船录》则是他游历各地的生动记录,展现了他对山川风物的热爱和对异域文化的兴趣。此外,他还著有《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志》等,这些著作共同构成了范成大丰富而多元的文学世界。
三、思想与性格
范成大的一生,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践行,也是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情怀的写照。从他的生平与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其深沉的思想与独特的人格魅力。 首先,范成大是一位忧国忧民、气节凛然的爱国者。他出使金国时,面对强大的异族政权,不卑不亢,坚守民族气节,这份“气节不屈”不仅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也彰显了他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格。他与陆游的深厚友谊,以及陆游在分别时寄予他“北伐”的期望,都表明范成大内心深处对国家统一、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这种深沉的家国情怀,贯穿了他整个仕途生涯,也成为他诗歌中隐而不发的底色。 其次,范成大又是一位旷达豁达、热爱生活的智者。晚年退居石湖,他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田园,创作了《四时田园杂兴》。这组诗不仅是对农家生活的细致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他通过观察自然、体悟农事,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与心灵的宁静。这种从庙堂之高转向江湖之远的转变,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积极的生命选择,体现了他对生命本真的追求,以及在困厄中寻找慰藉的旷达胸襟。他能够从平凡的日常中发现诗意,从细微的物象中感悟哲理,展现了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敏锐捕捉。 再者,范成大还具备仁厚宽和、细致入微的品格。无论是他为官时的政绩,还是他诗歌中对农人生活的体恤,都透露出他悲悯苍生、关怀民瘼的仁爱之心。他的田园诗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正是因为他能够放下身段,深入民间,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感受和记录农家的辛劳与喜悦。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更体现在对人情世故的理解与表达上。 综上所述,范成大的精神底色可以概括为:一个将家国情怀深藏于心,又能在田园山水中找到生命真谛的诗人;一个既能以高洁之士立于朝堂,又能以平实之心融入民间的智者。 他在理想与现实的张力中,找到了独特的平衡点,用诗歌构建了一个既有庙堂之高,又有江湖之远的广阔精神世界。
四、后世评价
范成大在文学史上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其作品不仅在南宋时期便已声名远播,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深远。他与陆游并称,甚至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这足以证明他在当时以及后世文人心中的分量,其诗歌的普及程度与陆游不相上下。 历代文人学者对范成大的评价极高,尤其肯定其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
杨万里称其:“大篇逸隽伟,穷追太白。求其支字之陈陈,一唱之呜呜,不可得世。” 杨万里认为范成大的长篇诗作气势磅礴,俊逸雄伟,足以与盛唐的李白相媲美,其作品中找不到丝毫陈旧或平庸的字句,足见其诗艺之精湛。这肯定了范成大在诗歌创作上的创新精神和高超技巧。 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中谓之《四时田园杂兴》:“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钱锺书先生的评价,则精准地指出了范成大在特定题材上的卓越贡献。他的《四时田园杂兴》不仅是对前代田园诗的继承与发展,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将田园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成为后世田园诗创作的典范。 范成大的影响力维度是多方面的。在文学史地位上,他是“南宋四大诗人”之一,代表了南宋诗歌的一个重要流派。在风格谱系中,他以“轻巧”而又“好用僻典、佛经”的独特风格,为宋诗注入了新的活力,既有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又不乏深邃的哲理思考。他对后世诗人的影响,体现在其田园诗对明清时期文人雅士的启迪,许多诗人纷纷效仿其描绘乡村生活、体察民情的创作手法。 时至今日,范成大的作品依然值得我们反复品读。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更是一位有着高尚情操和深邃思想的智者。他的诗歌,尤其是《四时田园杂兴》,以其真挚的情感、细腻的观察和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南宋乡村画卷,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得以感受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和谐。他的出使金国,则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坚守民族气节、维护国家尊严的榜样。阅读范成大,不仅是欣赏文学之美,更是体悟人生哲理、汲取精神力量的过程。
五、延伸阅读
范成大的作品丰富多样,涵盖诗歌、词作、游记等多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入门级的作品清单,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走进这位南宋巨匠的文学世界: * 《四时田园杂兴》:这是范成大最负盛名的诗歌组,共六十首。通过阅读这组诗,读者可以真切感受南宋乡村四季的流转与农家生活的日常,体会田园诗的集大成之美,领略诗人对自然与民生的深情。 * 《揽辔录》:这部日记详细记录了范成大出使金国的惊险历程。通过阅读,读者不仅能了解南宋与金朝的外交风云,更能感受范成大在危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与外交官的智慧和勇气。 * 《桂海虞衡志》:作为一部地理博物志,它详细记载了南宋时期广西的风土人情、物产地理、民族风俗等。阅读此书,可以领略古代旅游文学的魅力,拓宽对南宋边疆地区的认知。 * 《石湖诗集》:这是范成大诗歌作品的合集。通过系统品读,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其诗歌创作的全貌,感受其风格的多样性与思想的深度,包括其早年诗作的豪迈与晚年诗作的清雅。 * 《石湖词》:范成大在词体创作上亦有独特贡献。阅读其词作,可以欣赏其在词风上的创新与变化,体会其在抒情达意上的精妙之处。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