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从贵胄子弟到“庆湖遗老”
北宋词人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生于卫州(今河南卫辉)。他出身显赫,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父亲贺安世。他的元配夫人亦是宗室济国公赵克彰之女,可谓门第高贵。贺铸自称是唐代贺知章的后代,因贺知章曾隐居庆湖(即镜湖),他便以此为号,自称“庆湖遗老”,寄托了对先贤的追慕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然而,他因貌丑,人称“贺鬼头”,这或许也为他内心深处的孤傲与不羁埋下了伏笔。 十七岁时,贺铸以恩荫入仕,这在当时是贵族子弟常见的入仕途径。他初授右班殿值、监军器库门等职。然而,贺铸的仕途并不顺遂,他一生多在地方担任通判、监官等中下级职务,如绍圣二年(1095年)授江夏宝泉监,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召为太府寺主簿后,又改任泗州、太平州通判。这些职位往往事务繁杂,却难以施展抱负,也使得他远离了北宋政治的权力中心。这种怀才不遇的境遇,无疑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和创作。他与黄庭坚、秦观等文坛名士的交游,或许是他精神世界的重要慰藉。 大观三年(1109年),贺铸以承议郎的身份退休,结束了其并不显赫的官场生涯。晚年他隐居苏州,仍以填词自娱,乐此不疲,展现了对艺术的执着与超脱。宣和七年(1125年),贺铸逝世,享年七十四岁。他的一生,从显赫的家世到仕途的坎坷,再到晚年的归隐,塑造了他复杂而独特的诗人心境,也为他的词作注入了深沉的底蕴。
二、作品与风格:婉约与豪放的交织
贺铸的词作现存200余首,结集为《东山词》2卷和《东山词补》1卷。他有一个独特的创作习惯,即“好以旧谱填新词而改易调名,谓之‘寓声’”,这体现了他对词律的精熟与创新精神。他的词风以多样著称,字句锤炼精到,常巧妙地化用古乐府及唐人诗句入词,他甚至自信地表示:>“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走不暇。”这表明他不仅继承了晚唐五代词的细腻婉约,更在此基础上融入了个人特色。 贺铸的词风最显著的特征是兼具婉约与豪放。他既能写出缠绵悱恻的闺情离思,如《青玉案》中那句流传千古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将离愁别绪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清丽而深远。黄庭坚对此句赞誉有加,颂扬其“有谢朓清丽之风”,“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贺铸也因此获得了“贺梅子”的美称。 同时,贺铸也能创作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的豪放之作,如《六州歌头》开篇的“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展现了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与对侠义精神的向往。他的题材谱系也十分广泛,除了艳情及闺情离思,也描写世间沧桑,嗟叹功名不就,亦有个人闲愁、纵酒狂放之作。贺铸的词风,既有对细腻情感的捕捉,又有对世事不平的慨叹,展现了北宋词坛的丰富面向。
三、思想与性格:矛盾中的真性情
贺铸的思想与性格,是其显赫出身、坎坷仕途与独特外貌等多重因素交织的产物。他虽出身贵胄,却仕途不顺,一生多在地方担任闲职,这使得他内心充满了对功名不就的嗟叹和怀才不遇的郁闷。这种“贵族情怀与文人失意”的巨大落差,构成了他精神世界的核心张力。在《六州歌头》中,他先以“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描绘了早年的豪情与对理想的追求,随后笔锋一转,写道“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将理想的幻灭与现实的庸碌形成鲜明对比,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悲慨。 贺铸的性格中,既有旷达自适的一面,也有孤高自许的特质。晚年他选择隐居苏州,仍“以填词自娱,临老不疲”,这不仅体现了他对艺术的真挚热爱,更是他面对人生困境时的一种超脱与自我慰藉。他自号“庆湖遗老”,追慕贺知章,这种对高洁隐逸的向往,也反映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傲。而他因貌丑被称作“贺鬼头”,这种外在的异于常人,或许也加剧了他内心的敏感与不羁,使其更倾向于在艺术中寻求精神的独立与自由。 因此,贺铸的精神底色,在于其“贵族气质与文人失意的张力”,以及“豪情侠气与婉约柔情的并存”。他以词为载体,抒发了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在矛盾中寻求自我慰藉的真性情。贺铸的词作,正是他复杂人格与思想的投射,展现了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坚守本心的文人形象。
四、后世评价:毁誉参半的“贺梅子”
贺铸的词作在后世评价中呈现出毁誉参半的复杂局面。赞誉之声主要集中在其词作的艺术成就和独特风格上。黄庭坚对《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一句推崇备至,称其“有谢朓清丽之风”,“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认为此句情景交融,意蕴深远。此句也使贺铸获得了“贺梅子”的美称,足见其词在当时文坛的影响力及其艺术魅力。 然而,也有不少批评与争议。清初的刘体仁就曾表示:>“若贺方回,非不楚楚,总拾人牙慧,何足比数!”他认为贺铸的词作缺乏原创性,多有模仿前人之嫌。而词学大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曾评价道:>“北宋名家方回为最次。”这表明在一些评论家眼中,贺铸的艺术成就可能逊于其他北宋词坛的大家。 尽管评价毁誉参半,贺铸的词作无疑是北宋词史中不可忽视的一笔。他的词风多样,兼具婉约与豪放,为北宋词坛注入了独特的活力。他善于锤炼字句,化用前人诗句入词的技巧,对后世词人有借鉴意义。其词中对世间沧桑、功名不就的嗟叹,也真切地反映了北宋后期士大夫普遍的失意情绪,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综合来看,贺铸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笔下的世界,既有缠绵悱恻的闺情,也有慷慨激昂的侠气,更有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他以真性情入词,将个人命运与时代风云融为一体,无论是对细腻情感的捕捉,还是对宏大主题的驾驭,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词人的才华。至今仍值得我们品读,去感受那份在矛盾中挣扎又在艺术中寻求慰藉的真挚情感。
五、延伸阅读
- 入门作品清单
- 《青玉案》(横塘路):感受“贺梅子”的清丽与深远意境,品味情景交融的经典名句。
-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体会其豪放词风与人生感慨,感受从意气风发到壮志难酬的转变。
- 《踏莎行·杨柳回塘》(芳心苦):品味其借物咏志,对红莲凋零与女性幽怨的细腻描摹。
- 《点绛唇》(一幅霜绡):领略其婉约词中的幽怨与含蓄,感受闺中女子掩妆无语的销凝之态。
- 《生查子》(西津海鹘舟):感受其词中叙事与情感的结合,体会思妇对远行丈夫的真挚牵挂。
- 推荐版本/读本
- 《东山词》(中华书局或上海古籍出版社校注本):权威版本,适合深入研究贺铸词作。
- 《贺铸词选》(各类选本):便于初学者快速入门,精选其代表性作品。
代表作品小辑
- 《青玉案》(横塘路)
- 主题:闺情离思,相思之苦。
- 一语点评:以景喻情,情景交融,尤以“梅子黄时雨”一句成为千古绝唱。
- 一句经典意象:“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六州歌头》
- 主题:少年豪情与仕途失意,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一语点评:气势磅礴,情感跌宕,展现了诗人从意气风发到壮志难酬的复杂心境。
- 一句经典意象:“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
- 《踏莎行·杨柳回塘》
- 主题:红莲的凋零与女性的幽怨,寄托个人怀才不遇之感。
- 一语点评:借物咏志,情感深沉,比兴手法运用精妙。
- 一句经典意象:“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 《点绛唇》
- 主题:闺中女子掩妆无语的销凝之态,离别愁绪。
- 一语点评:画面感强,情态描摹细腻,含蓄蕴藉。
- 一句经典意象:“掩妆无语,的是销凝处。”
- 《生查子》
- 主题: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与牵挂。
- 一语点评:叙事与抒情结合,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 一句经典意象:“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妆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