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08年),是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他不仅是秦帝国的总设计师与首席执行官,也是一位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格局的法家代表人物、文学家与书法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他与宦官赵高合立一传,名为《李斯列传》,其间的褒贬与深意,耐人寻味。
一、生平
李斯的生命轨迹,是一部关于选择、野心、功业与毁灭的恢弘悲剧。他的每一步,都与秦帝国的崛起和速朽紧密相连,最终,他本人也成为了自己亲手构建的这部庞大机器的祭品。
“厕鼠”与“仓鼠”的抉择
李斯早年只是家乡上蔡的一名小吏,负责管理文书。一天,他的人生因一次观察而彻底改变。他看到官署厕所里的老鼠,吃着秽物,终日活在人和狗的惊扰之下,惶惶不可终日。而后,他又在粮仓里看到了另一群老鼠,它们大摇大摆地享用着堆积如山的粟米,住在宽敞的屋檐下,无忧无虑。 李斯为此发出了深刻的感叹:
“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只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罢了!” 这个“仓鼠哲学”成为了驱动他一生的核心动力。他意识到,个体的价值与尊严,必须依附于一个强大的平台才能实现。卑贱与贫穷是他无法忍受的耻辱。于是,他辞去小吏之职,拜入儒学大师荀子门下,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他审时度势,认为六国皆弱,唯有西边的秦国最具“吞并天下,称帝而治”的潜力。这正是他这样出身布衣的策士施展抱负的黄金时代。他告别老师,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西入秦国的旅途。
投身强秦,献策统一
抵达秦国后,李斯先是成为权相吕不韦的门客,凭借才干获得赏识,得以接近年轻的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在关键的会面中,李斯向秦王精准地阐述了他的统一大计:
“以秦国的强大,大王的贤明,就像扫除灶上的灰尘一样,足以扫平诸侯,成就帝业,使天下统一,这是万世难逢的一个最好时机。” 他建议秦王,一方面派遣谋士携带重金,收买、离间六国君臣;另一方面,紧随其后派出精锐部队进行军事打击。这一套“金钱外交”与“军事威慑”相结合的组合拳,正中秦王下怀。秦王政当即任命李斯为长史,不久又升为客卿,对他言听计从。李斯的政治生涯,自此进入了快车道。
一封《谏逐客书》定乾坤
就在李斯大展宏图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几乎终结了他的仕途。公元前237年,韩国为疲敝秦国国力,派水利工程师郑国以修建渠道为名,潜入秦国实施间谍活动。事发后,秦国宗室大臣群情激愤,要求秦王驱逐所有来自六国的客卿。 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在命运的悬崖边,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写下了千古名篇——《谏逐客书》。在这封奏疏中,他以恢弘的笔触,从历史、现实、人才观等多个维度,力陈驱逐客卿之弊。他列举了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代先君,无一不是依靠外来人才才成就霸业。他反问秦王: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 既然大王您喜爱非秦国出产的珍宝,为何要排斥非秦国出生的人才呢?他指出,真正的王者,应当有“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胸怀。驱逐客卿,无异于“借寇兵而赍盗粮”,是资助敌人、削弱自己的愚蠢之举。 这封信逻辑严密,气势磅礴,充满了说服力。秦王政读后幡然醒悟,立即废除了“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的官职,对他愈发信任,最终提拔他为廷尉,掌管国家司法。李斯不仅保住了自己的地位,更巩固了秦国开放的人才政策,为日后统一天下扫清了障碍。
沙丘之变:与虎谋皮的致命妥协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李斯作为丞相,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他辅佐始皇确立帝号、废分封、行郡县、同文字、统一度量衡,构建了中央集权帝国的基本框架。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死亡,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逝于沙丘。当时,随行者仅有幼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和丞相李斯。赵高,一个阴险狡诈的宦官,扣押了始皇传位给长子扶苏的遗诏,转而威逼利诱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帝。 这是李斯一生中最关键,也是最耻辱的抉择。赵高精准地击中了他的软肋:
“您和蒙恬(扶苏的亲信大将)相比,谁更有本事?……长子扶苏即位之后,一定要用蒙恬担任丞相,您最终也是不能怀揣着通侯之印告老还乡了。” 对权位和富贵的留恋,对未来的恐惧,最终压倒了李斯作为帝国重臣的忠诚与原则。他选择了妥协,与赵高合谋,伪造诏书,赐死了本应即位的扶苏和名将蒙恬。这个决定,不仅为秦帝国的迅速崩溃埋下了伏笔,也为他自己的悲惨结局铺平了道路。
夷灭三族,黄犬之叹
成为秦二世的丞相后,李斯的日子并不好过。他试图用一套“督责之术”来迎合二世皇帝的残暴与享乐,主张君主应独断专行,以严刑酷法威慑臣民,从而可以“穷乐之极矣”。这彻底背离了法家“以法治国”的初衷,沦为替暴政辩护的工具。 然而,他的苟合求存并未换来善终。权力日益膨胀的赵高,视他为眼中钉。赵高先是隔绝二世与外界联系,然后罗织罪名,诬陷李斯父子谋反。李斯被投入监狱,受尽酷刑,屈打成招。在狱中,他曾上书七条,历数自己辅佐秦王一统天下、建设帝国的赫赫功绩,希望能唤醒皇帝,但奏书被赵高扣下,石沉大海。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判处五刑(刺面、割鼻、断足等),并在咸阳街市被腰斩。临刑前,他回头对一同赴死的儿子说:
“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这又怎么能办得到呢?” 这句充满画面感的悲鸣,道尽了他对昔日田园生活的无限眷恋,以及对当初那个“仓鼠哲学”选择的无尽悔恨。最终,这位帝国的总设计师,被自己参与制造的绞肉机碾得粉碎,并被诛灭三族。
二、作品与风格
李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诗人或文学家,他的文字是其政治思想与实践的延伸,充满了力量感、逻辑性与实用目的。
代表作:《谏逐客书》
这是李斯传世的唯一一篇完整的散文,也是先秦说理文的典范之作。其风格雄辩滔滔,气势磅礴。 - 意象与逻辑:文章善用排比和比喻,如将君王比作不拒细流的江海,将人才比作不拒土壤的泰山,形象生动,极具说服力。 - 结构: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提出反对逐客的观点,然后从历史(四位先君用客卿而强)、现实(君主爱异国珍宝却逐异国人才)、未来(逐客将资助敌国)三个层面展开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逻辑链条清晰无比。 - 语言:文辞华美,对仗工整,既有政治檄文的锐利,又不乏文学作品的韵律感。
制度的奠基者
李斯最大的“作品”,是秦帝国的制度本身。 - 郡县制:他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制,主张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官员。这一制度,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的基本框架。 -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李斯主导了以“小篆”为标准,统一全国文字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整合与信息流通。同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也为帝国的经济一体化和高效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书法艺术:秦篆的规范者
作为文字统一的推行者,李斯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书写的小篆,笔画圆润匀称,结构严谨,被后世尊为“书之祖”。相传,秦始皇巡行天下所立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等纪功石刻,多为李斯所书,它们是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三、思想与性格
李斯的思想与性格,是一个充满张力的矛盾复合体,深刻地揭示了绝对权力之下知识分子的复杂人性。
核心命题一:极致的功利主义与“仓鼠哲学”
李斯的思想底色是法家,但他更是法家思想最彻底的实践者和功利主义者。从早年的“仓鼠之叹”开始,他的人生目标就异常明确:摆脱卑贱,追求极致的富贵与权力。他的一切行为,无论是辅佐秦王统一,还是后来依附赵高,首要的出发点都是个人荣辱与生存。这种哲学让他拥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和强大的执行力,但也让他缺乏坚守道义的底线,最终在关键时刻为了“自保”而葬送了一切。
核心命题二:才华与阴暗的交织
李斯无疑是天纵奇才。他有洞察天下大势的战略眼光,有设计帝国制度的宏大构想,也有说服君王的雄辩之才。然而,在他的才华之下,潜藏着人性的阴暗面。 - 嫉贤妒能:他对同学韩非的才能心知肚明,却因嫉妒而在秦王面前进谗言,最终导致韩非被毒杀。这暴露了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冷酷。 - 贪恋权位:在沙丘之变中,对权位的贪恋战胜了对帝国的忠诚。他明知胡亥无能、赵高奸佞,却选择同流合污,亲手毁掉了自己毕生奋斗的功业。 他的性格悲剧在于,“建功立业”与“保全富贵”这两个目标,在他心中始终处于博弈状态。当两者一致时,他能成为开创时代的伟人;当两者冲突时,他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沦为历史的罪人。
四、后世评价
历代对李斯的评价,始终围绕着他的功与过、才与德展开,充满了复杂性。
典型评论
司马迁《史记》:“(李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司马迁的评价最为深刻。他认为,世人多以为李斯是忠臣,最终惨死是冤枉的。但仔细考察其根本,李斯手握重权,却不懂得用正确的道理匡正君主的过失,反而一味迎合,推行严刑酷法,他的悲剧结局,实则是咎由自取。 陆贾《新语》:“秦以刑罚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以李斯、赵高为杖,故有顿仆跌伤之祸。” 汉初思想家陆贾则直接将李斯与赵高并列,认为他们是秦朝暴政的支柱,秦的灭亡,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坐标
- 政治制度的塑造者:无论后人如何评判其人品,李斯所推行的郡县制、文字统一等措施,其深远影响无人可以否认。他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帝国宰相”。
- 法家实践的悲剧样本:李斯的一生,是法家思想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极致体现。它展示了法家在高效构建国家机器方面的巨大能量,也暴露了其在缺乏道德约束和权力监督下,极易滑向暴政与自我毁灭的致命缺陷。
为什么至今仍值得读李斯?
读懂李斯,不仅仅是了解一位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丞相。更是通过他,去理解一个宏大帝国如何从蓝图变为现实,又如何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他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权力、人性与制度的永恒寓言:一个人的才华能将他带到多高的地方,他的品格缺陷与关键时刻的懦弱,就能让他摔得有多惨。李斯是历史的一面镜子,映照出知识与权力结合时,可能绽放的万丈光芒,以及稍有不慎便会坠入的无底深渊。
五、延伸阅读
入门作品清单
- 《谏逐客书》(收录于《古文观止》等选本):必读篇目。感受其雄辩的逻辑力量与磅礴的文采气势。
- 《史记·李斯列传》:司马迁的记述是了解李斯生平最重要、最生动的史料,故事性极强,细节丰富。
推荐版本/读本
- 《史记》(中华书局版):最为权威的整理本,适合有一定古文基础的读者。
- 各类《史记》白话译注本:如韩兆琦的《史记笺证》,能帮助大众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相关文化资源
- 电视剧《大秦赋》(2020):李乃文饰演的李斯形象较为丰满,展现了他从青年到暮年的完整心路历程。
- 纪录片《中国》第一季(2020):其中有专门篇章讲述李斯与秦帝国的构建,影像化地呈现了其历史贡献。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