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903年—960年),字正中,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著名词人,广陵人。他不仅是南唐中主李璟的老师,更官至宰相,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词风清丽婉转,尤擅长描绘离情别绪,对南唐乃至北宋的词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李煜并称为南唐词坛的双璧。他去世后被谥为“忠肃”,有《阳春集》传世。
一、生平
1. 早年才华与初入仕途
冯延巳出身于南唐官宦之家,其父冯令𫖳曾任歙州盐铁院判官。冯延巳自幼便以文雅和多才多艺闻名,展现出过人的天赋。南唐烈祖李昪在位时,冯延巳因其才华被召见,并被任命为秘书郎,得以与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南唐中主李璟交游。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他很快在太子元帅府担任掌书记,开始接触核心权力。 然而,冯延巳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其早年便显露出恃才放旷、善于权谋的一面。他通过与陈觉交好,进而依附权臣宋齐丘,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对于那些名位在他之上的同僚,冯延巳也常施计排挤。他的这种作风引来了朝中正直之士的批评。中书侍郎孙晟曾直言不讳地指出:“主上让您与齐王交游的目的是想用您的仁德去辅导他,怎会是让你们成为狐朋狗友呢?我确实无能,但您的能耐,却恰足以成为国家的祸患罢了。”给事中常梦锡也多次上书,斥责冯延巳等人是奸佞之徒,不宜侍奉太子。烈祖李昪虽有所察觉,但未及处理便驾崩了。
2. 权倾朝野与政治沉浮
南唐元宗李璟登基后,冯延巳的政治生涯迎来了高峰。他迅速得到重用,于保大二年(944年)被任命为翰林学士承旨。此后,他与弟弟冯延鲁、魏岑、查文徽、陈觉等人结成党羽,把持朝政,时人称他们为“五鬼”,可见其权势之盛。保大四年(946年),冯延巳更是晋升为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位列宰相。 然而,冯延巳的政治才能并未能带来国家的昌盛。他当政期间,南唐屡次对外用兵,却大多以惨败告终。保大五年(947年),陈觉、冯延鲁率兵攻打福州,结果死伤数万,损失惨重。虽然冯延巳通过宋齐丘的斡旋得以免于军法处置,但仍被御史中丞江文蔚等人弹劾,被贬为太子少傅,后出任昭武军节度使,治抚州。在抚州任职数年,冯延巳并无显著政绩。 保大十年(952年),冯延巳二度担任宰相。然而,好景不长,南唐再次遭遇军事挫折,进攻湖南大败,淮南也被后周攻陷,冯延鲁兵败被俘,宰相孙晟出使后周不屈遇害。面对连年战败,冯延巳曾对烈祖和元宗有过一段颇为玩味的评价:“先主李昪在安陆打了败仗,丧师数千人,就吃不下饭,哀叹多日。他不过是一个田舍老翁,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呢?当今的皇上有数万军队在外征战,依旧宴乐升平、骑马击球,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啊!”这段话既反映了他对君主治国态度的独特看法,也隐约透露出其性格中务实甚至有些冷酷的一面。
3. 晚年与逝世
显德五年(958年),冯延巳被迫再次罢相。当时朝廷党争激烈,冯延巳与宋齐丘、陈觉等人为一党,而孙晟、常梦锡、韩熙载等人则为另一党。连年的军事失败使得元宗李璟下定决心铲除党争。同年,元宗下诏历数宋齐丘、陈觉等人的罪状,宋齐丘被放归九华山,陈觉、李征古被逼自杀。然而,在这次政治清洗中,冯延巳却安然无恙,得以全身而退,这或许与他深谙政治之道、善于自保有关。 建隆元年(960年)五月,冯延巳因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他的一生,是五代乱世中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兼政客的缩影,既有诗酒风流的雅致,也有权谋争斗的世故,其复杂的人生轨迹,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
二、作品与风格
1. 词风特征:清丽婉转,离情别绪
冯延巳在诗词方面造诣极深,尤其擅长乐府词。他的词风以清丽、婉转著称,笔下多描绘离情别绪、闺怨相思,以及对韶华易逝的感叹。他善于以景写情,将细腻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营造出含蓄蕴藉的意境。 例如,他最著名的词作《谒金门》开篇一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寥寥数字,便勾勒出春日微风拂过水面的生动景象,同时又暗含着词人内心因离愁而泛起的涟漪,情景交融,含蓄而富有张力。这句词也成为了千古名句,足见其驾驭语言和情感的功力。
2. 艺术成就:乐府词与诗歌
冯延巳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受赞誉,对后世词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与南唐中主李煜被认为是直接影响了北宋以来词风的关键人物,开启了婉约词派的先河。他的词作,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意境营造,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除了词,冯延巳在诗歌方面也有不俗的成就。南宋陆游在《南唐书》中记载:“延巳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如‘宫瓦数行晓日,龙旗百尺春风’,识者谓有元和词人气格。尤喜为乐府词。”这说明他的诗歌也具有清新雅致的风格,并被认为有中唐元和诗人的气韵。
3. 其他才艺:书法与辩才
冯延巳不仅是文学大家,在其他艺术领域也有所涉猎。据《佩文斋书画谱》记载,他是南唐十九位著名书法家之一,可见其在书法上的造诣。 此外,冯延巳还以其卓越的口才闻名。《钓矶立谈》中记载他“辩说纵横,如倾悬河暴雨,听之不觉膝席而屡前,使人忘寝与食”,形容他能言善辩,口若悬河,令人听之入迷,甚至忘记了时间。这种出众的辩才,无疑也为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周旋提供了助力。
三、思想与性格
1. 恃才放旷与政治手腕
冯延巳的性格是复杂而多面的。他恃才放旷,不拘小节,甚至有些傲慢,这从他早年讥讽孙晟的言行中可见一斑。他深知权力的重要性,善于依附权贵,结党营私,通过政治手腕来巩固和提升自己的地位。他与陈觉、宋齐丘等人的勾结,以及排挤异己的行为,都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政客精明、世故的一面。 然而,这种精明并非全然负面。在动荡的五代乱世,冯延巳能够在多次政治风波和党争中全身而退,甚至在李璟清除党羽时得以幸免,这无疑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审时度势的能力。他的这种生存哲学,既是乱世中个人求存的策略,也反映了其对权力运作规则的深刻理解。
2. 对君主的独特见解
冯延巳对君主的看法,也透露出他思想中务实甚至有些玩世不恭的底色。他曾将先主李昪与元宗李璟进行对比,认为李昪因小败而哀叹是“田舍老翁”,而李璟在数万军队征战时仍能宴乐升平、骑马击球,才是“真正的英雄主”。这番言论,并非简单地歌颂李璟,反而更像是一种对政治现实的冷峻观察和讽刺。 他似乎认为,真正的“英雄主”并非拘泥于一时得失,而是能够保持超然姿态,甚至对战争的残酷保持一种麻木或漠视。这或许是他身处乱世,看透了政治的虚伪与人性的凉薄后,所形成的一种犬儒主义式的洞察。这种思想,与他词作中流露出的细腻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张力。
3. 复杂多面的人格底色
综观冯延巳的一生,他是一个集诗人、政客、书法家、辩才于一身的复杂人物。他既有文人的清雅与敏感,能写出“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样含蓄蕴藉的绝妙好词;又有政客的精明与世故,在权力斗争中游刃有余。他的思想底色,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伤,也有对世事无常、政治黑暗的清醒认识。 可以说,冯延巳的核心命题在于“雅与俗、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他的词作是雅致的,寄托着文人对情感、对美的追求;而他的政治生涯则是世俗的,充满了权谋与斗争。这种内在的张力,使得他的人格和作品都显得格外引人深思。
四、后世评价
1. 文学史地位与深远影响
冯延巳在文学史上占据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他上承晚唐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下启南唐后主李煜,并直接影响了北宋词坛。他的词作突破了花间词的狭窄格局,拓宽了词的题材和表现手法,使得词从单纯的艳情歌咏走向了更广阔的情感表达。 特别是他对李煜词风的直接影响,使得南唐词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李煜在冯延巳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词的抒情功能推向极致,使得词的文学地位得以大幅提升。因此,冯延巳不仅是南唐词坛的代表人物,更是中国词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历代文人评论
历代文人对冯延巳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多持肯定态度。 * 陆游在《南唐书》中评价他“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如‘宫瓦数行晓日,龙旗百尺春风’,识者谓有元和词人气格。尤喜为乐府词。” 这肯定了冯延巳在诗词上的高深造诣,并指出其诗歌具有中唐诗人的风骨,而乐府词更是其所长。 * 清代词论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虽未直接评论冯延巳,但将李煜的词境与冯延巳的词境并提,认为二者皆为“以血书者”,暗示了冯延巳词作中真挚的情感。 这些评论都从不同侧面肯定了冯延巳在文学上的成就,尤其是在词的创作上,他以其清丽婉转的风格和深沉含蓄的情感,赢得了后世的认可。
3. 综合判断:为何至今仍值得读
冯延巳的词作之所以至今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原因有三: 首先,他的词作具有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他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微妙的情感变化,用精炼的语言和巧妙的意象将其表达出来,使得词作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深意。其“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等名句,至今仍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 其次,冯延巳的词作展现了五代乱世中文人的独特心境。他身处朝代更迭、政治动荡的时期,既是身居高位的宰相,又是敏感多情的词人。他的词中既有对盛世繁华的追忆,也有对离愁别绪的感叹,更有对人生无常的喟叹,这些都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 最后,冯延巳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引人深思的教科书。他恃才放旷却又深谙权谋,既有文人的风骨又兼具政客的世故。这种复杂性使得我们能够从他身上看到人性的多面性,以及在特定历史语境下,个体如何挣扎、如何选择、如何生存。阅读冯延巳,不仅是欣赏文学之美,更是体味历史、洞察人性的过程。
五、延伸阅读
1. 入门作品清单
- 《谒金门》: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开篇,以景写情,含蓄蕴藉,是其代表作,感受其清丽婉转的词风。
-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描绘闺怨相思,情景交融,细腻婉转,体会其对女性情感的深刻把握。
-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展现词人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追忆与感伤。
- 《阳春集》选篇:冯延巳词集的总称,建议阅读其中流传较广的篇章,全面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主题。
2. 推荐版本/读本
鉴于冯延巳的词作流传较广,市面上有多种选本和校注本可供选择。建议选择有详细注释和解析的版本,以便更好地理解词作的背景和深意。例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出版的《南唐二主词及冯延巳词》或《阳春集校注》等。
3. 相关文化资源
目前关于冯延巳的独立传记或纪录片资源相对较少,但可以通过了解南唐历史、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化背景,以及阅读相关文学史著作来加深对其人其作的理解。
代表作品小辑
- 《谒金门》
- 主题:离愁别绪,春日感怀
- 一语点评: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开篇,情景交融,含蓄蕴藉,尽显婉约之美。
- 一句经典意象: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 《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
- 主题:闺怨相思,惜春伤逝
- 一语点评:通过对花前失侣的描绘,细腻展现女子思念之情,情景交融,婉转动人。
- 一句经典意象: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
-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 主题:思念与追忆,人生无常
- 一语点评:以行云流水喻时光流逝,寄托对故人、往事的追忆与感伤,意境开阔而深沉。
- 一句经典意象: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中文)